疗愈情绪内伤,纪录片《这货哪来的》开启“治丧救助站”的江湖故事

时间:2023-03-09 20:01:23阅读:98553
手机壳、情趣内衣、直播炒菜、卡车卧铺垫……由陈英杰导演、《人生一串》原班人马创作的纪录片《这货哪来的》,开播两集登顶B站纪录片热门榜NO.1,评分高达9.8。纪录片专注宏大
  • 这货哪来的
  • 陈英杰
疗愈情绪内伤,纪录片《这货哪来的》开启“治丧救助站”的江湖故事
疗愈情绪内伤,纪录片《这货哪来的》开启“治丧救助站”的江湖故事
1/3

手机壳、情趣内衣、直播炒菜、卡车卧铺垫……由陈英杰 导演、《人生一串》原班人马创作的纪录片《这货哪来的》,开播两集登顶B站纪录片热门榜NO.1,评分高达9.8。纪录片专注宏大叙事下的微观记录,追溯货物背后淘宝小卖家的百态人生,其新颖的选题、细腻平实的质感、诙谐而不乏感性的解说收获大量好评。

本周三,记录片进阶探索消费者的心灵秘境——揭开来自“治丧救助站”的解压玩具、鱼缸造景、嘹亮唢呐背后的卖家故事。

解压玩具拿捏情绪需求,两代义乌人接力治愈不开心

在义乌商贸城,随处可见各类玩具密集陈列在店铺中:发光悠悠球、海胆球……色彩缤纷、易揉易捏、老少皆宜,它们是当代人的“情绪医生”。留学归国的90后玩具厂“厂二代”王如意紧跟热点商机,不断创新,希望能精准拿捏当代人的情绪需求,她的目标是让自家生产线上诞生一个又一个“冲鸭”一样的爆款产品。

一边是“厂二代”们积极开拓市场,一边也有如老成一样的义乌老玩具人。从白手起家,到如今坐拥“玩具帝国”,产品远销海外,老成有自己的坚守:只专注做安全、有趣的玩具,也不打算扩大生产规模;把员工当作家人,关怀着他们的生活。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他,喜欢分享自己的人生心得,这位“老顽童”不会放弃对玩具的爱好,在他看来,那些失败的原创,也是一种通透人生的终极趣味,跟赚钱无关。

也许先明白自己生活中的压力与乐趣,才更能体会他人的需求,这是来自义乌玩具人们的思考。

自然造物中觅一方天地,北京“草民”鱼缸造景炼心境

北京南城大红门,强哥坐镇着小店“一介草民”,他是把国内水草造景行业带火的领头人。痴迷水草造景的他,与来自各行各业的政哥、小辫儿等人,共同经营着这方小而丰富的水中禅意空间。了解鱼的种类习性、研习造景的艺术,再将鱼缸完整送往天南海北的消费者身边。

你试过鱼缸冥想吗?调整呼吸,想象自己的身心像飘摇的水草一样舒展,与游动的鱼群一样自由。营造缸景,就是在营造内心。一介草民的各位由热爱到专业,在面对缸中鱼、水、草的同时,放下外界纷扰,回归本我,感受自然带来的平静与快乐。

无论是江湖气十足的强哥,还是内敛细致的政哥,都与热爱作伴,传递着肆意人生的洒脱与自在。

提振精神,嘹亮唢呐声抵抗时代性疲软

触碰、观察、聆听,获取正能量的方式有很多,吹响唢呐当然也是一种。民间白事,一曲嘹亮唢呐送走离别的落寞;独自徘徊,唢呐的存在也可以是自由的号角。

天津潘庄子村,在老王的乐器厂,从非洲乌木中筛选出的唢呐原料,先在流水线上打磨过,经历手工推膛这一无可替代的重要工序,再打出音孔间距、安上哨片、装上淬过火的铜管,最终送到调音师的面前。如老王一直谨记的“木头会说话”,乐器厂的调音师李欣峰会根据木头的回应反馈唢呐的使用体验,直至音色醇厚、音准无误,让沁人心脾的美妙散至千家万户。

工作时心如止水、重复着单调试音内容的李欣峰,独处时也喜欢无拘无束的吹奏。无论是他,还是唢呐本身,都是艺术无法被算法取代的最好证明。当时代性疲软来袭,我们或许还能用一曲响彻天地的唢呐,重新振奋灵魂。

是千奇货物的指南,也是真实人生的记录,《这货哪来的》展现了小生意人的热爱与追求。生产线上的环环相扣,对应着一个个平凡又温情的生活故事。告别“治丧救助站”,下一集纪录片将走进为生活制造仪式感的精巧货物们。每周三20:00关注哔哩哔哩、优酷,来《这货哪来的》开启货品溯源新篇章。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